当前位置:数智频道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中国科学院“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 V2.0”发布,提升月球研究效率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标志着我国科学家正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月球科学研究领域。这一专业大模型的构建为“数字月球”云平台提供了高效运转的核心智能支持,显著提升了月球地质研究效率。

中国科学院“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 V2.0”发布,提升月球研究效率

目前,月球表面直径超过1公里的撞击坑已识别超过100万个,但更小尺寸的撞击坑因数量庞大难以人工统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指出,完全依赖人工识别所有撞击坑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新型AI模型通过输入撞击坑图像及相关问题,能够自动分析其形态、尺寸、形成年代等特征,并生成完整文字描述。

在研发过程中,科研团队建立了系统性多模态数据标注规范,构建了包含8700个月球撞击坑和7272个其他月球构造的标注数据集。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撞击坑年代分类与亚类划分任务中准确率达到88%,在月球构造自动识别任务中准确率达到93%。

按照规划,“数字月球”云平台预计于2027年全面建成并向全球开放。该平台将整合月球科学大模型,为人类研究月球撞击历史及地质演化规律提供智能化工具支撑。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