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智频道首页 > 数字中国 > 正文

全球首例:国产 5G 机器人跨越 4200 公里完成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

11月2日上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宣布,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实施了一项跨越约4200公里的远程眼科手术。这是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注射手术。

全球首例:国产 5G 机器人跨越 4200 公里完成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

该手术使用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为核心平台,标志着中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了从“可行性”到“实用性”的关键跃迁。对于偏远地区患者获取高水平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手术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以及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手术系统实时连接广州的主控端和乌鲁木齐的手术端,实现了医生远程操控下的微米级眼底精细操作。

视网膜下注射是治疗如黄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的常用方法,对操作的稳定性和医生经验要求极高。为了满足手术需求,林浩添教授团队与黄凯教授团队及广州微眸公司合作,持续攻关远程眼科手术机器人平台的研发,并与中国电信等合作,构建了具备“医生远程操控”、“微米级运动精度”和“实时三维高清感知”能力的系统。此前,该团队曾在国内率先完成跨越琼州海峡的远程微米级眼内操作动物实验。这次在乌鲁木齐的成功临床手术,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临床应用的关键进展。

手术前,两地专家团队完成了患者的评估以及注射路径、剂量与深度的规划。手术于上午8时开始,在广州专家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操纵下,机器人将药物精准注射至病灶区域,整个过程耗时不到7分钟。手术过程中网络连接稳定,图像传输清晰,机器人响应灵敏,注药过程针尖平稳,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教授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意味着能够通过远程方式将优质眼科医疗资源输送到边疆地区,同时也验证了国产高精度手术机器人在复杂眼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未来将继续探索远程与智能结合的模式,推动高水平眼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