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智频道首页 > 汽车智驾 > 正文

“智驾”事故谁担责?公安部明确定责驾驶人,最高可刑事追责(2)

一位自动驾驶领域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进步很快,但还做不到万无一失。车企在宣传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总是会渲染这个系统有多强大,导致部分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盲信盲从。车企在把产品交给用户的时候,应该充分提示场景限制和使用风险。

“在智能辅助驾驶落地的过程中,存在混淆用户视听的传播,导致用户对L2、L3的认知不足,带来驾驶安全风险,会对行业带来较大风险。L3的到来,不仅是责任主体的变化,主机厂更应该把技术冗余做到极致。车企需要保证每一项技术、功能的稳定性以及冗余的边界。”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公安部对于“智驾”系统的表述和责任划分厘清了公众对“智驾”功能的认知误区,也为行业划出了安全红线。

为规范智驾行业发展,公安部将联合多部门从三方面强化管理:

一是加强车企管理,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杜绝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督促车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二是加强法律配套,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可靠性,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并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辅助驾驶的操作规范纳入到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

三是加强宣传提示,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希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提示,使广大驾驶人清楚认识到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在购车和使用的时候,都应该全面了解、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以及启动和关闭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清楚认知辅助驾驶的技术边界,一旦“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